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:截至2020年末,全国46个重点城市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、示范引导,居民小区覆盖率达到86.6%,基本建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、分类收集、分类运输、分类处理系统,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。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约50万吨/日,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工作稳步推进,厨余垃圾处理能力有较大提升。根据《规划》,到2025年底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/日左右,基本满足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、分类转运、分类处理需求;鼓励有条件的县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。
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进一步提升: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国共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254座,累计在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超过500座,焚烧设施处理能力58万吨/日。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约45%,初步形成了新增处理能力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发展格局。根据《规划》,到2025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/日左右,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%左右。“十四五”期间垃圾处理结构将持续优化,中西部地区焚烧处理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健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:目前我国生活垃圾采取填埋方式处理的比重依然较大,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企业“小、散、乱”和回收利用水平低的情况仍普遍存在,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约50%,有较大提升空间。根据《规划》,未来我国将统筹规划分拣处理中心,推动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,进一步规范可回收物利用产业链,确保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%左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