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作为一座能远眺海拔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人口大城市,雪山的盛世美景背后是成都这座城市为了治理环境,让市民增加绿色获得感的决心,是四川环保力度持续加大所带来的生态福利。
而放眼全省,不止有“雪山下的公园城市”这张成都城市名片越来越响亮,更多的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,“颜值”飙升。蓝天白云空气好,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四川!
14个城市达标,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
数据显示,去年,四川新增绵阳、乐山、眉山3个空气质量达标城市,加上此前达标的甘孜、阿坝、凉山、巴中、攀枝花、广元、遂宁、雅安、资阳、广安、内江,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已达到14个,达标城市比例增至66.67%,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达标城市比例超50%的目标任务。此外,去年四川优良天数率达90.7%,同比上升1.6个百分点,实现“五连增”。
今年上半年,在臭氧污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,四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87.3%,较2018-2020年3年同期均值上升0.8个百分点,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良好势头。
成绩亮眼,凭的就是四川大气污染防治的铁腕举措,及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必胜决心。
蓝天白云,是绘就美丽四川不可或缺的一笔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省委省政府高举习近平生态文明伟大旗帜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,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生态省建设,以增强人民群众对蓝天的幸福感、获得感为中心,克服四川盆地不利气象条件,采取综合措施,加大攻坚力度,取得超越全国重点区域的显著成效。
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全省环保“一号工程”
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民生实事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以来,我省强化统筹谋划,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全省环保“一号工程”,先后修订了《四川省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〉实施办法》《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激励约束考核办法》;前后出台了《四川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》《四川省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》《四川省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》,并划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,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。
生态环境厅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气污染联防联控。召开川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,签订《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》,统筹推进环评、标准、应急、信息、执法“六统一”,推进联合立法和联合执法。
生态环境厅强化省直部门联防协作,主动衔接,构建“治气”大格局。全省上下通力合作,采取“未病先治”的方式,聚焦源头减排,加快调整产业、能源、交通、用地“四大结构”,以工业源、移动源、城市面源为重点,全力削减污染排放总量,减缓污染物累积,用最实举措、最严制度防治大气污染。突出重点区域、重点时段和重点行业,实施精准治气、科学治气、依法治气,削峰值、降浓度,捍卫每一片蓝天。
防治结合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
臭氧和雾霾污染防治是“世界性难题”,四川环保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既要防也要治,防治结合,坚持科学施策、标本兼治、铁腕治理,用硬措施、硬办法整治污染天气,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,让川蜀大地的“气质”更优。
针对夏季臭氧连片污染,全省全力开展夏季臭氧防控攻坚帮扶,印发四川省臭氧污染防控方案,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指南、现场检查要点和监测方案。举办臭氧污染防控帮扶视频培训。今年以来,在开展臭氧污染防控攻坚阶段,组织5位厅领导带队,对10个重点城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驻点帮扶指导,送政策、送方案、送技术到企业,开展现场培训和专项执法。
去年,针对冬季气象不利条件,全力开展冬季雾霾防控攻坚,帮扶印发《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帮扶方案》,生态环境厅从全省抽调环境管理、监测、执法、科研等骨干力量,由6位厅领导带队,采取明察暗访、集中培训、走航监测、现场指导和严格执法等方式,赴12个重点城市分4轮开展为期2个月大气污染防治冬季攻坚帮扶。
与此同时,守护蓝天白云,少不了科技手段。四川强化科技支撑,突出“三个治污”,持续推进大气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加快大气监测网络建设,组建院士专家支持团队,加强智慧大气信息化建设,充分运行人工智能,整合大数据平台分析。全省累计建成大气质量监测国控站104个、省控站161个、区域传输通道站31个、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2750个、超级站6个,移动走航车35辆。
四川是长江、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,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巴山蜀水的秀美风光,更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。我省将始终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,坚定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以最大的决心肩负起建设长江、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,以最坚决的态度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,以最有力的举措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让巴蜀大地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、环境更优美,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。